YE CHANG NEWS
当前位置:晋中KTV招聘网 > 晋中热点资讯 > 晋中学习/知识 >  其二北宋以前各地七夕节的时间并不一致北宋政府在时间上予以规范

其二北宋以前各地七夕节的时间并不一致北宋政府在时间上予以规范

2022-12-08 03:00:51 发布 浏览 718 次

其二,北宋以前,各地七夕节的时间并不一致,北宋政府在时间上予以规范。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初二,宋太宗颁布《改用七日为七夕节诏》:“七夕佳辰,著于式令。近代多用六日,实紊旧章,讹俗相承,未之或改。自今宜以七日为七夕,仍令颁行天下,为定制。”

其三,节日活动丰富多彩,节令应时物品种类繁多。汉晋时期的七夕,节日物品不外乎糜粥、汤饼之类的食物,唐代则出现斫饼、明星酒、同心鲙等饮食以及蜡婴化生等玩具;北宋时期,如孟元老所记,已经涵盖饮食或食品衍生工艺品、精致玩具或摆设、特色观赏植物、笔砚等。东京城中出现集中售卖节令物品的市场,民间出现争相夸耀新添物品的风俗,商人的营利诉求与民众的消费心理相应和,使得七夕具备了商业化节日的特征。北宋前期著名画家燕文贵有一幅《七夕夜市图》,“自安业界北头向东至潘楼竹木市尽存,状其浩穰之所,至为精备”(宋人刘道醇《圣朝名画评》),看孟元老本条记载,更令人想象当时盛况。

此外,北宋时期的七夕节其实已经由传统的七月七日当天,向前延伸了七至十天,成为一个节日周期,也是一个商业盛会。正如孟元老所说,“七夕前三五日,车马盈市,罗绮满街”,这种浓浓的节日氛围弥漫在整个城市,影响着每一个人。七夕本来是妇女乞求幸福的节日,到了北宋后期,最受欢迎的七夕节物是“磨喝乐”儿童玩偶形象,庭中铺陈的物品中包括文人所用的笔砚,还增加了儿童裁诗等活动内容,七夕已经融汇了北宋人望子成龙、读书做官等科举时代的流行观念,变得更有文化内涵。

与七夕联系最为紧密的牛郎织女传说,本来是对男耕女织幸福图景遭受破坏的一种补偿,节日底色未免悲凉;加之此前这个节日主要流行于汉唐宫廷之中,更交织着漫漫深宫岁月的哀怨。唐代以七夕为主题的诗歌,普遍倾向于感叹离愁别恨,比如杜牧《七夕》诗:“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只有“三千宠爱在一身”的唐明皇与杨贵妃,才会携手并肩,由衷享受“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的人间美满。

北宋百年承平,社会安定,七夕成为普遍流行于民间的节日,人们对七夕的感受也与此前大为不同。宋代诗词更津津乐道于七夕仪式的欢娱美好,更坦然地表达“暗付金钗清夜半。千秋愿。年年此会长相见”(欧阳修《渔家傲》)的祈盼。北宋最善言情的婉约词宗秦观更以一首《鹊桥仙》,完美诠释了宋代人心目中七夕节的内涵,留下“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千古名句。纵使天遥地隔却能笃信两情长久,敢于相信有情之人终会在金风玉露的美好时刻再次相逢,稳定的时代给予了人们这份信心,他们也有理由尽其所能地享受一年之中这个最轻松的节日。

您可能感兴趣

首页
发布
会员